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流行病學調查

本基金會接受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委託,於一百零一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間進行「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計畫。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 為我國第三類法定傳染病,孕婦若在妊娠時期(尤其是16週以前)感染德國麻疹,對胎兒影響極為嚴重,可能會造成死產、自然流產或產下 的胎兒。CRS可能會造成胎兒主要器官的受損,包括耳聾、白內障、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心臟病、紫斑、脾腫大、黃疸等,因此德國麻疹在許多國家都被列為重要的傳染病防治項目。

世界衛生組織 WHO )對於德國麻疹與 CRS的防治極為重視,分別針對疫苗施打與監視發表相關的標準及指引文獻。近十年來,藉由普遍接種德國麻疹疫苗或其他含有德國麻疹疫苗之混合疫苗以及嚴密的監視,已大幅減少全球感染德國麻疹的病例。 美洲區署( AMRO / PAHO )於2010宣布已達到CRS消除,歐洲區署( EURO )則訂定以2015年消除CRS為目標。我國目前亦將CRS 列為消除麻疹之後的下一個消除之傳染病。依據 WHO發表之「德國麻疹與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監偵指導原則及標準」,要消除CRS除了維持常規疫苗高接種完成率達95%以上外,並要以完善的 疫情調查及實驗室診斷,來強化監視調查系統,提出有效的數據資料來證明消除成果。

本計畫透過蒐集分析國內外CRS相關文獻資料,了解國內外CRS的防治及監偵現況,同時進行回溯性調查,藉由檢閱聽損個案的去連結病歷,與利用「新生兒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篩檢」的剩餘血片檢體進行德國麻疹 IgM抗體檢驗,進行國內CRS回溯性調查,並實證此檢測方法是可行也可靠的方法,未來將可應用於CRS回溯性及前瞻性的監視調查作業。除此之外,亦委請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 ( NHIRD )相關研究團隊協助設計CRS及相關病歷定義的組合搜尋條件,並進行資料庫搜尋及分析,搜尋出全國 IgM的檢驗數量,提供國內RubellaIgM的檢驗容量數據以供消除驗證使用。

本計畫進行回溯性調查的結果與規畫之監控方案策略及建議,已於一百零一年十二月提交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參考辦理。

本計畫研究成果全文 ( PDF檔 ) 已公布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歷年科技研究計劃成果專區 。

  1. 摘要
  2. 參考文獻
  3. 成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