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使用低渣及無渣飲食,有哪些人會需要使用?
低渣及無渣飲食因為減少了食物中纖維的攝取,腸道產生的糞便量也會隨之減少。主要目的為:
- 減少糞便殘留在腸道中,影響手術過程,或是避免瘜肉切除後的感染問題[1][2]。
- 減少腸道蠕動。對於術後傷口的癒合或是處於急性腸道症狀發生的病人,可讓腸道獲得充分的休息[1][2]。
- 避免腸道糞便清得不夠乾淨,阻礙大腸鏡檢對於瘜肉以及相關病變的診斷[1][2]。
適用族群[3]如下:
- 大腸鏡檢查、手術及結腸手術前後過渡期者 (如人工肛門手術)。
- 腸道疾病:如腹瀉、潰瘍性結腸炎、痢疾、傷寒、憩室炎的急性期、克隆氏症、腸道激躁症等。
- 部分腸道阻塞。
- 術前或術後的腹部手術
上述適用族群僅供參考,詳細資訊仍建議詢問醫療院所醫師及營養師。
大腸鏡檢前飲食
國內各大醫療院所尚未發展出固定流程,但大部分都是採取三天的飲食進程[3][4][5]。在進行大腸鏡檢前的前三天至前兩天,須採取低渣飲食。到了前一天則須開始執行無渣飲食[4][5]。
腸道手術前後飲食
隨著手術方式的不同,術前準備的天數也會有所差異。原則上與大腸鏡檢前的飲食進程[6]類似,在手術前的前三天至前兩天,須採取低渣飲食。到了前一天則須開始執行無渣飲食,也就是醫院常說的清流質飲食,通常以高糖無纖維飲品為主。詳細情形仍須以主治醫師及營養師說明的事項為主。
1. 術後第 1 天
過去通常都會採取禁食的方式,待腸子蠕動及排氣正常後,才開始喝水並慢慢恢復飲食。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術後越早開始進食對於醫療照護品質會比較好[7]。因此這個階段需要依據醫師及營養師指示,攝取適合的清流飲品。
2. 術後 1 至 3 天[8]
視個人腸道恢復程度漸進式攝取:無渣 (清流質) → 流質/半流質 → 低渣
3. 術後 3 天至 1 個月[9]
以低渣飲食為基礎,少量多餐,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飲食須盡量清淡,避免油炸、油煎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在這個階段,高蛋白食物的攝取非常重要,可加速傷口癒合,讓身體盡快修復完全。
參考文獻
- Hassan C, East J, Radaelli F, Spada C et al. Bowel preparation for colonoscopy: 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SGE) Guideline – Update 2019. Endoscopy. 2019;51(8):775-94.
- Vanhauwaert E, Matthys C, Verdonck L, De Preter V. Low-residue and low-fiber diets in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management. Adv Nutr. 2015;6(6):820-7.
- 吳宗翰、李岳霖、李妍慧、方冠傑 大腸鏡檢查前之腸道準備 臨床醫學月刊 2022;89(3):183-92.
- 臺大醫院網站資訊 大腸鏡檢查前低渣飲食 2023
- 臺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網站資訊 大腸鏡檢查前飲食及注意事項 2023
- 臺中榮民總醫院護理部衛教網站資訊 大腸直腸手術前後照護 2024
- 陳昭秀、尤心汝、沈靜慧、謝惠敏 運用ERAS概念建立手術全期的營養照顧專案計畫 臺灣膳食營養學雜誌 2023;15(1):61-77.
- 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網站資訊 大腸手術後低渣飲食 2024
- 嘉義基督教醫院營養科網站資訊 腸道手術後飲食 2024
[前 言] | [低渣飲食] | [無渣飲食] | [Q & A] |
[怎麼吃] | [飲食應用] | [如何取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