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依臺灣地區十大死亡原因統計資料,自民國七十一年以來。癌症即躍居首位。
民國 一百零一年臺灣地區共有四萬多人 死於癌症,其中肝癌是所有癌症死 因的第二位,每年更造成七千多人死亡,對國人健康 造成極大威脅。
二 病因
人類對引起癌症的原因了解的很有限,但對肝癌可以說是所有癌症中被研究得較透徹的一個,引起肝臟致癌的因素如下:
- B型肝炎及C型肝炎:據估計肝癌患者中八成以上曾感染B型肝炎。而肝硬化、慢性肝炎、或B、C肝炎帶原者,每年有十到二十分之一的機率轉為癌患。醫師提醒,這些肝癌高危險群應定期主動追蹤檢查。
- 酗酒:肝癌最大的禍首,除B型肝炎帶原外,酗酒也具有加乘效果,研究發現,有酗酒習慣者,其引發肝臟疾病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出10%至20%。而帶原者同時有酗酒習慣,死於肝癌的危險性比起一般人要高出數十倍。
- 黴菌毒素:能使肝臟受損之毒性物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黴菌所產生的黃麴毒素。台灣因氣候潮濕,儲藏不良的花生、玉米等是黴菌的溫床。其中以黃麴毒素致癌力最強,因此食物的保存、加工過程中應避免污染。
- 其它:某些藥物服用過量可能有致肝癌之虞。例如類固醇、男性荷爾蒙、動情素等。
什麼是B型肝炎帶原者
人體感染B型肝炎病毒後,如果病毒存留在肝臟和血液中,經血清檢查,可檢
出血中「B型肝炎表面抗原」,且持續六個月以上,就稱為帶原者。帶原者具有傳
染力,會經由血液或體液傳染給他人。在台灣地區,40歲以上幾乎有90%的人感染
過B型肝炎病毒,且約有15-20%的人為帶原者。
B型肝炎是如何傳染的
- 垂直傳染:帶原之母親經由胎盤或分娩時傳染給新生兒。
- 水平傳染:經由皮膚、粘膜的傷口,接觸到帶有B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及體內分泌物,或輸入帶有B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及血液成份,或經由帶有B型肝炎病毒的針頭、注射筒、手術、針灸、紋眉等器械感染。
感染B型肝炎有什麼症狀
多數沒有症狀,須經驗血,才能確定;有些會有腸胃不適、食慾不振、疲倦、
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患者會出現茶色尿、黃疸。而帶原者不一定有肝炎症狀,
其病情之輕重須視感染者的年齡、性別、免疫力而定。
如何有效預防感染B型肝炎
新生兒按時接受肝炎疫苗注射:
若母親為e抗原陽性的B型肝炎帶原者,新生兒除按時接受疫苗注射外,需於出生24小時內注射免疫球蛋白。
減少母子垂直感染:
- 避免不必要的輸血。
- 表面抗原陽性之帶原者不應捐血給別人。
- 避免不必要的打針、針灸、刺青等。
- 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不與別人共用刮鬍刀、牙刷,以免刮破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
- 針灸針、手術用具等醫療器材要消毒完全。
- 使用無菌塑膠注射針筒,不能「只換針頭、不換針筒」。
B型肝炎帶原者應注意事項:
- 帶原者要有正常規律的生活,注意飲食均衡,不喝酒,不熬夜。
- 初次發現表面抗原陽性,應就醫確認是否為健康的帶原者,或是肝病患者。若是健康的帶原者,六個月後必須再複檢一次,以確定表面抗原是否消失或為慢性帶原者。若有其它肝病,應進一步檢查並早期診治。目前並無特效藥治療B型肝炎,切勿自行亂服藥物增加肝臟負擔。
- B型肝炎與肝硬化、肝癌等病變相關性極高,B型肝炎帶原者罹患肝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很多倍。依台灣地區十大死亡原因統計資料,自民國七十一年以來,癌症即躍居首位,其中肝癌居男性癌症死亡率第一位,亦居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二位,而肝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肝癌若發現得晚,很難治療,但若及早發現,治療效果好。目前防治的方法只有從「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著手。建議B型肝炎帶原者每半年至少追蹤檢查血中「甲型胎蛋白」含量一次,每半年至一年作一次肝臟超音波檢查,以確保身體的健康。
三 症狀
肝癌好發年齡在45~55歲之間,尤以男性居多。最早期的肝癌幾乎沒有症狀,這也是大部份癌症的通性。肝癌病人最常出現的症狀有腹部飽漲、胃口不佳、容易疲累、噁心與嘔吐,上腹部疼痛、腫塊。令人扼脕的是,病人在察覺硬塊和不舒服症狀時,絕大多數已轉為末期。但這些症狀都不是肝癌特有的,有了症狀應請教醫師並接受詳細的檢查,千萬不可亂投偏方,諱疾忌醫,而延誤病情。而如前面所言,早期的癌症大部份沒有症狀,預防之道唯有定期篩檢。
四 治療
肝癌是一種實質的腫瘤,治療目前是以手術為主。一般來說,肝癌在五公分以下用手術切除有較佳的效果,所以手術要成功,必須是早期的肝癌。根據2010年美國肝病學會肝癌治療指引指出,早期治療的效果最好。此外尚有動脈栓塞法、腫瘤酒精注射法、化學藥物療法、放射線治療,及肝臟移植等。治療方法的選擇須視病人的個別差異而定。
五 預防
肝癌的預防途徑分述如下:
- 預防 B 型肝炎的感染:由於大部份成年人已經受過 B 型肝炎的感染,要真正預防必須從小做起:
- 新生兒接受 B 型肝炎疫苗的預防注射。
-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刮鬍刀、牙刷等應專用。
- 培養正確的醫療觀念:打針時不可「只換針頭、不換針筒」,避免不必要的輸血。
- 避免酗酒及食用受到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以最易受污染的花生為例,新鮮或帶殼的花生最安全,存放過久或地下工廠製造的花生醬少吃為宜。
- 定期篩檢:大部份肝癌病人血液中「甲型胎蛋白」( Alpha Fetoprotein ) 普遍會升高,因此建議一般正常成年人應每年接受一次「甲型胎蛋 白」血液篩檢。屬於高危險群( B、C 肝 炎帶原者或家族中有肝 癌病史)的群眾,每半年更應追蹤檢查一次(檢查項目應包括肝功能、甲型胎蛋白、超音波等)。
六 結語
肝癌不但死亡率高,病因複雜,早期又沒有症狀,唯一預防的方法只有從「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著手。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