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飲食指標

 

1. 飲食應依『每日飲食指南』的食物分類與建議份量,適當選擇搭配。特別注意應吃到足夠量的蔬菜、水果、全穀、豆類、堅果種子及乳製品。
為使營養均衡,應依『每日飲食指南』的食物分類與建議份量,選擇 食物搭配飲食!! 攝取足量的蔬菜、水果、乳品類、全穀、豆類與豆製品以及堅果種子類,可減少罹患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每日攝取的蔬菜水果中應至少1/3以上是深色 (包括深綠和黃橙紅色等)。

附表一:依熱量需求,查出自己的六大類飲食建議份數

  熱量 (kcal) 1200 1500 1800 2000 2200 2500 2700
全榖雜糧類 () 1.5 2.5 3 3 3.5 4 4
    未精製* (碗) 1 1 1 1 1.5 1.5 1.5
    其他* (碗) 0.5 1.5 2 2 2 2.5 2.5
豆魚蛋肉類 () 3** 4 5 6 6 7 8
乳品類 () 1.5 1.5 1.5 1.5 1.5 1.5 2
蔬菜類 () 3** 3 3 4 4 5 5
水果類 () 2 2 2 3 3.5 4 4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 4 4 5 6 6 7 8
    油脂類 (茶匙) 3 3 4 5 5 6 7
    堅果種子 (份) 1 1 1 1 1 1 1

*「未精製」主食品,如糙米飯、全麥食品、燕麥、玉米、甘薯等。
  「其他」指白米飯、白麵條、白麵包、饅頭等,這部分全部換成
  「未精製」更好。
**高鈣豆製品至少佔1/3,深色蔬菜比例至少佔1/2。

 

2. 了解自己的健康體重和熱量需求,適量飲食,以維持體重在正常範圍內。
長期吃入過多熱量,會使體內脂肪囤積,增加各種慢性疾病的危險。可利用 中研營養資訊網計算個人的健康體重、熱量需求與每日飲食六大類食物建議份數。
3. 維持多活動的生活習慣,每週累積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或是75 分鐘的費力身體活動。
維持健康必須每日應有充分之身體活動,維持健康體位,並可藉此增加熱量消耗,達成熱量平衡及良好的體重管理。培養多活動生活習慣,活動量調整可先以少量為開始,再逐漸增加到建議活動量。各種體能活動的熱量消耗值如附表。

附表二:身體活動與熱量消耗表

身體活動 消耗熱量
(大卡/公斤體重/小時)
走路
 慢走 (4公里/小時) 3.5
 快走、健走 (6.0 公里/小時) 5.5
爬樓梯
 下樓梯 3.2
 上樓梯 8.4
跑步
 慢跑 (8公里/小時) 8.2
 快跑 (12公里/小時) 12.7
 快跑 (16公里/小時) 16.8
騎腳踏車
 騎腳踏車 (一般速度,10 公里/小時) 4
 騎腳踏車 (快,20 公里/小時) 8.4
 騎腳踏車 (很快,30 公里/小時) 12.6
家事
 拖地、掃地、吸地 3.7
 園藝 4.2
工作
 使用工具製造或修理 (如水電工) 5.3
 耕種、牧場、漁業、林業 7.4
 搬運重物 8.4

附表二:身體活動與熱量消耗表 (續)

身體活動 消耗熱量
(大卡/ 公斤體重/ 小時)
身體活動 消耗熱量
(大卡/ 公斤體重/ 小時)
身體活動 消耗熱量
(大卡/ 公斤體重/ 小時)
瑜珈 3 棒壘球 4.7 有氧舞蹈 6.8
跳舞 (慢)、  元極舞 3.1 高爾夫 5 網球 6.6
跳舞 (快)、 國際標準舞 5.3 溜直排輪 5.1 足球 7.7
飛盤 3.2 羽毛球 5.1 跳繩 (慢) 8.4
排球 3.6 游泳 (慢) 6.3 跳繩 (快) 12.6
保齡球 3.6 游泳 (較快) 10
太極拳 4.2 籃球 (半場) 6.3
乒乓球 4.2 籃球 (全場) 8.3
4. 以母乳哺餵嬰兒至少6個月,其後並給予充分的副食品。
以全母乳哺餵嬰兒至少六個月,對嬰兒一生健康具有保護作用,是給予嬰兒無可取代的最佳禮物。嬰兒六個月後仍鼓勵持續哺餵母乳,同時需添加副食品,並訓練嬰兒咀嚼、吞嚥、接受多樣性食物,包括蔬菜水果,並且養成口味清淡的飲食習慣。媽媽哺餵母乳時,應特別注意自身飲食營養與水分的充份攝取。
5. 三餐應以全穀雜糧為主食。
全穀(糙米、全麥製品)或其他雜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更提供各式各樣的植化素成分,對人體健康具有保護作用。
6. 多蔬食少紅肉,多粗食少精製。
飲食優先選擇原態的植物性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全穀、豆類、堅果種子等,以充分攝取微量營養素、膳食纖維與植化素。盡量避免攝食以大量白糖、澱粉、油脂等精製原料所加工製成的食品,因其大多空有熱量,而無其他營養價值。健康飲食習慣的建立,可先由一些小的改變開始做起,以漸進方式達成飲食目標。
7. 飲食多樣化,選擇當季在地食材。
六大類食物中的每類食物宜力求變化,增加食物多樣性,可增加獲得各種不同營養素及植化素的機會。盡量選擇當季食材,營養價值高,較為便宜,品質也好。在地食材不但較為新鮮,且符合節能減碳的原則。
8. 購買食物或點餐時注意份量,避免吃太多或浪費食物。
購買與製備餐飲,應注意份量適中,盡量避免加大份量而造成熱量攝取過多或食物廢棄浪費。
9. 盡量少吃油炸和其他高脂高糖食物,避免含糖飲料。
盡量避免高熱量密度食物,如油炸與其他高脂高糖的食物。甜食、糕餅、含糖飲料等也應該少吃,以避免吃入過多熱量。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
10. 口味清淡、不吃太鹹、少吃醃漬品、沾醬酌量。
飲食口味盡量清淡。重口味、過鹹、過度使用醬料及其他含鈉調味料、鹽漬食物,均易吃入過多的鈉,而造成高血壓,也容易使鈣質流失。注意加工食品標示的鈉含量,每日鈉攝取量應限制在2400毫克以下。並選用加碘鹽。
11. 若飲酒,男性不宜超過2杯/日 (每杯酒精10 公克),女性不宜超過1杯/ 日。但孕期絕不可飲酒。
長期過量飲酒容易造成營養不均衡、傷害肝臟,甚至造成癌症。酒類每杯的份量是指:啤酒約160毫升,紅、白葡萄酒約66毫升,威士忌、白蘭地及高梁酒等烈酒約20毫升。

附表三:常見酒類之酒精含量表

酒別 酒精含量
(體積比%)
10 g 酒精之體積
                (毫升)
各種啤酒、淡酒、汽泡果汁酒 5% (3-6%) 250
紅葡萄酒 (紅酒)、白葡萄酒 (白酒)、甜紅葡萄酒、玫瑰紅酒、葡萄蜜酒、荔枝酒 12% (10-14%) 100
紹興酒、陳年紹興酒、花雕酒、黃酒、紅露酒、烏梅酒、清酒 17% (16-18%) 75
米酒 22% 60
蔘茸酒 30% 40
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蘭姆酒、琴酒、高粱酒 ~ 40% 30
竹葉青酒、玫瑰露酒、雙鹿五加皮酒 45% (44-48%) 30
茅臺酒 54.5% 25
金門陳年高粱酒 58% 20
大麴酒 65% 20

 

12. 選擇來源標示清楚,且衛生安全的食物。
食物應注意清潔衛生,且加以適當貯存與烹調。避免吃入發霉、腐敗、變質與汙染的食物。購買食物時應注意食物來源、食品標示及有效期限。

 

 

參考文獻

  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每日飲食指南 107年